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推荐候选人——秦红强
最美科技工作者是中宣部、中国科协、科技部等部门联合举办的学习宣传活动,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3届,每年选树10位先进个人。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榜样,牢记科技报国为民的初心,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坚定创新自信、接力精神火炬,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汇聚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个人简介
秦红强,男,中共党员,1983年2月出生,6165cc金沙总站2003级院友。现任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十一所重型发动机总体研究室总装组组长、重型发动机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和所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并正在6165cc金沙总站攻读工程博士学位。
秉承伟大的航天精神,秦红强十几年来扎根一线,认真工作,先后参与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用YF-100发动机、载人登月重型运载火箭用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某型发动机研制工作。
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有多大
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
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重型运载火箭主动力装置,是我国目前在役在研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秦红强作为总装技术负责人,承担了总体布局方案论证与关键技术攻关。为了提升发动机技术水平、优化总体布局以及满足火箭布局要求,500吨级发动机采用了先进的泵后摇摆方案。然而,当时该技术只有俄罗斯掌握,并且实施了技术封锁,发动机研制难度可想而知。
秦红强和研制团队一起查询资料、消化吸收,并通过方案对比、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提出了发动机推力传递路径和载荷分析方法,确立了关键组件——大口径多层高温高压波纹管的仿真、设计、生产和试验方案,并完成了总体布局方案论证与结构设计,使我国大推力发动机总体技术有了大幅提升,也为后续新型发动机的研制储备了技术能力。
为了提升液体火箭发动机数字化研发水平,有效提高发动机研制效率,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首次采用全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作为领域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型号,秦红强和研制团队从平台选择、模板配置、自顶向下设计、建模规则、标注方法、IPT 协同、装配方案和下厂方式等多方面入手,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顺利实现了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全三维数字化设计和MBD模型电子分发下厂,首次打通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数字化设计之路,大幅提高了研制效率。
与此同时,为了规范数字化研制模式,秦红强参与梳理、编写和发布了27项院所数字化标准,促进了新模式在其他型号的推广和应用,加速了“数字六院”建设。目前,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已顺利通过全工况半系统试车考核,首台整机工程样机也已完成装配。2021年5月,中央电视台大国重器节目对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进行了专题报道,详细介绍了发动机方案特点、研制现状和应用领域,也进一步激发和提升了研制团队的士气。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某型发动机研制中,作为总装技术牵头人,秦红强带领研制团队积极创新,大量采用一体化集成设计、结构拓扑优化和3D打印加工技术,结构方案更加优化,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发动机比冲、推力调节范围和推重比已达世界同类发动机先进水平。从一个指标到一款产品,秦红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努力践行“一定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航天六院的院魂和精神,并为实现伟大航天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付出总有回报,工作以来秦红强先后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航天六院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所级科技成果13项,发表期刊会议论文7篇,参与编写标准40余项;同时先后获得十一所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党员先锋岗、优秀职工和质量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来源: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人才中心